
汾東講堂
游山西,就是讀勞動人民創造史。此講邀請了旅管系羅海英副教授帶領大家去探尋山西人民偉大的勞動創造史。
開篇,羅海英副教授用一張幻燈片為大家展示了山西廣受世人真愛的傳世珍寶。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山西三寶”,龜齡集、八珍湯、定坤丹等名藥珍膳,廣靈剪紙、面塑、木雕等傳世絕技,晉劇梆子、孝義皮影戲等表演藝術……同學們紛紛感嘆,原來山西有這么多寶物呢!
隨后,一段南泥灣軍民在田地里勞作的短視頻帶大家穿越回了70年代那個拿起鋤頭、喊著號子、墾荒種地的自力更生的歲月。那么,大家知道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興起的背景、過程嗎?同學們紛紛搖頭表示不是特別清楚。接著,羅海英老師從惡劣的自然環境、嚴峻的軍事環境等方面分析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興起的社會環境,并通過講述“沒吃”“沒住”“沒工具”“競賽”“領導人”“好江南”的大生產運動過程總結了“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南泥灣精神,三五九旅全體將士的發展經濟先鋒,王震的創造精神,歌曲《南泥灣》的來源。南泥灣大生產如火如荼,那么山西的大生產又是怎樣的呢?羅海英老師從分析日軍“掃蕩”,日軍封鎖,國軍襲擊,自然災害等方面入手,以“互助合作—勞武結合”為切入點,講述了在百團大戰和黃崖洞保衛戰中,山西軍民齊心協力抗擊戰敵的大生產運動,重點講述了黃崖洞保衛戰和沁源圍困戰的戰爭故事,并總結道,“勞動中體現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從過去—現在—未來,勞動精神都是復興之路中的持久精神動力;從國家—集體—個人,我們是祖國的一分子,祖國需要我們每一個。古有辛勤勞作,富于智慧的勞動人民,今有奮發搏進,不怕勞苦的新時代青年。羅海英老師以系里2020級的部分新生為例為大家展現了身邊的“勞模”。
最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為結尾以示對同學們的鼓勵。自古以來,山西人民勤勞智慧、富于創造,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我們要在時代的浪潮中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